“我有一个蓝色的梦想。”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达·约纳特说,想不断提高人均寿命,得先解决它

顶着一头标志性、象征“核糖体”的银色卷发,今年已经80岁的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达·约纳特踱步走上舞台,这位1965年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女性提出了一个全人类都感兴趣的话题——人均寿命以及如何提高人均寿命。
演讲伊始,约纳特展示了一张2005年全球人均寿命的世界地图,图上颜色各异,某块黑色的非洲地区显示那里的人均寿命仅0-40岁,而某些发达国家,诸如澳大利亚、北欧区域则被大量蓝色色块填充,14年前,那里的人均寿命已达到80岁以上。
“数据显示,1840年到2000年,澳大利亚、冰岛、日本新西兰、挪威、瑞士等国家的人均寿命始终在不断攀升,它本可以上升得更高更快,但为什么在上世纪中叶出现了大幅度放缓呢?”约纳特抛出了问题也给出了解答,除了外界因素,抗生素的耐药性是罪魁祸首。

这也与她的研究息息相关——核糖体的结构与功能。提取自细菌的抗生素是微有机体,天然提取的抗生素无法对人体产生影响,因此目前人类使用的抗生素中有40%由蛋白质生物合成,通过使人体中的核糖体瘫痪而产生作用。
遗憾的是,目前常见细菌的抗药性都有明显上升的趋势,抗生素的耐药性成了人类生存的新问题。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到2050年,因抗生素耐药性问题,人类将至少承担3.8%的GDP损失。
“目前开发新的抗生素研究非常少,效率也不是很好。”约纳特坦言,细菌需要生存,甚至在生存代谢方面比人类更聪明。尽管已是年届八旬,她从未停止对核糖体领域的钻研,她正在寻找能够抗击不同致病源的环境友好型新型抗生素。
“我有一个蓝色的梦想,所有人都能活得更久。”约纳特说道,那时地图上的所有国家将涂满蓝色,人类的平均寿命能达到80岁以上。


热门推荐
相关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