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g)
分组讨论中“00后”对话诺奖得主
.png)
燓悦阳讨论发言
本版摄影 青年报记者 常鑫
昨天,对于包括樊悦阳、杨鸿嘉在内的16名青年学生而言,是幸运的,因为他们在世界顶尖青年科学家论坛分组讨论中,对话诺奖得主。
华东师大第二附中高三学生樊悦阳是2017年英才计划复旦大学生物学科培养学生,上海交大附中高二的杨鸿嘉则是2018年英才计划上海交大生物学科培养学生。与他们对话的是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研究所首任所长弗兰克·维尔泽克。
杨鸿嘉问维尔泽克先生,您认为高中课程是否应加入高等数学?“因为维尔泽克先生认为数学是工具,是语言,而不是学科,他回答我,他赞成高等数学纳入高中课程。我本身是国际课程班的,也发现这很有价值,对拓宽思路有帮助。”
对于樊悦阳来说,维尔泽克先生的3个词汇让他印象深刻:保持、投入、敢去做。“维尔泽克先生说不要把专业领域限制得太小,这让我很惊讶,因为我们的教育是让我先找到感兴趣的专业方向,但是我经常发现,一些世界级的科学家本科、研究生,以及最后的成就,都是不同学科,我把他们看作‘神人’。维尔泽克先生让我打开了思路。”
巧合的是,这两位生物学科的高中生,偶像都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屠呦呦。樊悦阳称自己的研究方向跟屠呦呦一样,都是用中草药治疗疾病,只不过,他研究的是中草药对肝癌的治疗,屠呦呦是治疗疟疾。“我曾看到一篇报道说,有科学家用砒霜治疗白血病,砒霜也是中草药,今天我还见到这个研究的发起人了!”
而这位“用砒霜治疗白血病”的正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科协主席陈赛娟。陈赛娟当时也在此桌与高中生们共同讨论,她对坐在她旁边的樊悦阳印象深刻。“他用英语发言时的思路很清晰。”陈赛娟与樊悦阳闲聊时,得知他还曾获得全国“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二等奖等奖项,“没想到青少年在培养科研兴趣后还达成了一定成就,我为这些年轻人感到骄傲!”
“00后”们说,同一天见到这么多领域的诺奖得主,作为学生,很幸运,因为欣赏到了杰出思想和尖端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