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3位科学家10月要来上海了
2019-10-06
WLF
字号: 默认
分享至:
今年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3位科学家10月要来上海了


  明天,2019年诺贝尔奖就要陆续公布获奖科学家名单了,好紧张!会不会有论坛君的名字呢?

  自1901年第一次颁奖以来,118岁的诺贝尔奖至今仍是这个星球上独一无二的科学至高荣耀,无可撼动。为什么?并不是相当于一个学者20年薪水的高达100多万美元的奖金(据推算,这笔奖金也就只能在北京六环开外的门头沟买一套小三居),而是正如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荣誉教授、诺贝尔奖历史著作《科学精英》作者哈里特·祖克曼所言:“早先做出的出色选择,让奖项本身也带上了光彩,所以这些光彩也可以传递到后来那些本身名气不大的人的身上。”

  明天就要公布新晋诺奖得主了,各大科研机构、科学媒体、观察家,甚至博彩公司纷纷开始押宝:谁是今年的诺奖幸运儿?

  预测诺奖得主是一个技术活儿,很重要的参考坐标就是仅次于诺奖的其他重大科学奖项。

  这么说吧,诺贝尔奖自诞生以来,已经成为一个“超级流量明星”,很多科学奖项都在蹭它的流量。譬如,图灵奖是“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是“建筑界的诺贝尔奖”,瓦特林·路德奖是“地理学界的诺贝尔奖”,阿贝尔奖和菲尔兹奖是“数学界的 ​诺贝尔奖”。所以,有人说,诺贝尔奖也许该被称为“诺贝尔映衬其他奖项奖”。相当于社交媒体上,有漫山遍野的“北京吴彦祖”“上海吴彦祖”“深圳吴彦祖”“铁岭吴彦祖”。

注意了!这三位大神级科学家很有可能成为今年新晋的诺奖得主

  明天(10月7日)要颁发的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谁最有可能获得该奖项呢?

  从目前的各种路子各个盘口的预测结果来看,有两位科学家最为炙手可热:一位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生物化学荣誉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迈克尔·格伦斯坦(Michael Grunstein),另一位是牛津大学冠名生理学教授、神经电路与行为中心(CNCB)主任、牛津大学马格达伦学院院士吉罗·麦森伯克(Gero Miesenböck)。

今年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3位科学家10月要来上海了

迈克尔·格伦斯坦(Michael Grunstein)

今年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3位科学家10月要来上海了

吉罗·麦森伯克(Gero Miesenböck)

  前者刚刚获得2018年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而拉斯克奖也被称为“生理医学界的诺贝尔奖”;后者刚刚获得“引文桂冠奖”,该奖项包括生理学或医学、物理、化学和经济学四个领域,根据科学家发表的研究成果的总被引频次而获得引文桂冠得主称号。根据大数据分析,引文桂冠奖得主很可能当年或不久的将来摘取诺贝尔奖。

  好吧,我们来一一认识一下这两位生理医学界大神。

  迈克尔·格伦斯坦(Michael Grunstein)1946年出生于罗马尼亚,二战后,举家移居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就读于麦克吉尔大学。大学的一位教授激发了他对遗传学的兴趣,并决定在研究生院从事遗传学研究。

  格伦斯坦后来去了苏格兰爱丁堡大学的研究生院,也是在一位教授的帮助下,他鉴定了真核生物的第一个化学分离基因X,这些基因是核糖体的RRNs。爱丁堡大学毕业后,格伦斯坦回到斯坦福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研究组蛋白的mRNA和基因。

  格伦斯坦1975年离开斯坦福大学,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他的实验室研究为真核组蛋白代码提供了灵感,也是现代表观遗传学研究的基础。格伦斯坦2018年获得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获奖理由是发现并阐释了影响基因表达的组蛋白化学修饰,证明了组蛋白对活细胞内的基因活性有显著影响,并为理解特定氨基酸在这一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奠定了基础。

  另一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热门人选是吉罗·麦森伯克(Gero Miesenböck),1965年出生,光遗传学的创始人,第一个通过基因改造神经细胞的科学家。

  麦森伯克对大脑中含有光响应神经细的饲养型动物进行了基因改造,首次证明这些动物的行为可以被远程控制。麦森伯克建立的光遗传学控制原理被广泛采用,推广到其他生物系统,并在技术上得到改进,有助于详细了解可能与人类健康有关的大脑功能的分子、细胞和生理机制。今年的引文桂冠奖颁给麦森伯克的理由是:他在光遗传学领域做出的贡献和技术构成了神经科学领域的一场革命,增强了人们对帕金森病、视力恢复、成瘾和情绪障碍的认识。

  截至目前,麦森伯克教授获奖无数:2013年,大脑科学奖;2016年,马斯利奖;2019年,拉姆福德奖、沃伦·阿尔珀特奖。唯一缺少的,就是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了。

  大后天(10月9日),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即将产生。目前呼声最高的得主人选之一是美国化学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教授罗伯特·伯格曼 (Robert Bergman) 。他于2017年获得沃尔夫化学奖,而沃尔夫奖被称为“化学界的诺贝尔奖”。

今年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3位科学家10月要来上海了

罗伯特·伯格曼 (Robert Bergman)

  罗伯特·伯格曼生于1942年,1963年在卡尔顿学院获得学士学位,1966年在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无机化学),1967年为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后研究员,1970年成为斯隆基金会研究员,同年获得德雷福斯基金会教师——学者奖,1977年至今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高级科学家。1984年成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1986年获美国化学学会奖——有机金属化学奖,1994年获美国能源部E.O.劳伦斯化学奖、2014年获韦尔奇化学奖,2017年斩获沃尔夫化学奖。

  伯格曼从事有机化学领域的工作,研究了有机反应的反应机理,开发了非常活性分子的表征方法,在理解20世纪80年代靛蓝素抗生素的作用模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伯格曼一直致力于有机金属化学领域的研究。他参与了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合成和反应,并研究了金属氧键和金属氮键的金属有机化合物。他还发现了第一个可溶性的过渡金属有机金属配合物,其中成功地加入饱和烃(C-H活化,C-H插入)。

这三位可能的诺贝尔奖新晋得主为什么来到上海?

  我知道你们并没有看懂他们的研究成果,论坛君也是不明觉厉。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三位大神级的科学家本尊10月底要来上海了,要来上海了,要来上海了。三遍。

  三位大神来上海干啥呢?论坛君很自豪的告诉你们:他们就是接受咱们的邀请,参加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10月29日至11月1日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举行。

  去年10月29日至10月31日,第一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就在上海临港举行,我们邀请了26位诺贝尔奖得主、9位沃尔夫奖、拉斯克奖、图灵奖、麦克阿瑟奖等世界殿堂级科学家参会。

  怎么说呢?这种豪华阵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诺贝尔奖科学家数量最多的科技盛会,仅次于瑞典诺贝尔颁奖典礼、德国林岛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是亚洲之最。

今年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3位科学家10月要来上海了


  首届论坛还邀请了近40位中国两院院士、中外杰出青年科学家出席,和世界顶尖科学家进行了跨国界、跨学科、跨领域的交流。论坛以“科技,为了人类共同命运”为主题和使命,深入探究化学、物理学、医学、计算机学等科技趋势,紧密关注宇宙、地球、人类和未来等终极命题。

  用参会的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教授的话说:“这是一个可以创造历史的论坛”。

今年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3位科学家10月要来上海了

 

  今年的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时间更长(10月29日至11月1日)、规模更大,由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发起,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上海中心(筹)等共同承办,上海诺港科技有限公司执行)。

  敲黑板划重点的内容是: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规格更高,将邀请包括前文提到三位科学家在内的近70位世界顶尖科学家与会,其中包括4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和几十位沃尔夫奖、拉斯克奖、图灵奖、麦克阿瑟奖、菲尔兹奖等奖项得主参加。论坛同时邀请100多位全球优秀青年科学家和中外院士科学家、知名科技企业家、金融家共同参与,共襄盛举。

  再次敲黑板划重点,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亮点多多,论坛君随手说几个吧:

  “莫比乌斯”论坛。70位顶尖科学家发布20年后的人类和宇宙科学预言,脑洞大开,定义未来。

  “国际大科学计划”战略对话。聚焦国际科技界普遍关注、对人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影响深远的研究领域进行深入探讨,在思想碰撞中催生学术新思想、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

  “青年科学家论坛”。100位全球优秀青年科学家的独立演讲,与现场的世界顶尖科学家交流碰撞、即时互动。

  8大主题峰会。话题包括:人工智能算力算法、脑科学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创新药研发与转化医学、生命科学、碳氢键与新化学、新能源与新材料、黑洞与空天科技、经济与金融,囊括宇宙、空间、航天、光子、气候、能源、生命、健康、细胞、基因、癌症、神经、信息等若干个或将改变人类命运的话题。

  信息量是不是有点大?脑容量是不是不够用?不要紧,想要了解今年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前世今生、今年来了哪些科学家大神、他们会讲哪些脑洞大开的问题、你们怎么参加这个论坛,等等信息,首先请关注论坛君的微信公众号(“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官方微博(@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头条号(“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百家号(“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一点号(“顶尖科学家论坛”),其次可以关注论坛的官方网站(wlaforum.com)。论坛的所有信息都会在这几个平台上陆续更新。

今年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3位科学家10月要来上海了

 

  明天,2019诺贝尔奖就要开奖了,论坛君预测的以上三位大神能否摘取今年的诺奖桂冠呢?拭目以待。

  最后说一句:如果论坛君猜错了,也不算打脸,毕竟德国科学家海森堡1927年就提出了量子力学中的一个著名原理“测不准原理”;如果论坛君猜对了,那么,你们的福利就来了,我们将通过远洋采访获奖科学家,给你们奉上第一时间的第一手的独家专访内容。

  期待吧!颤抖吧!最后别忘了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