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基础科学、扶持青年成长,院士委员两会上这样提议
2022-03-09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字号: 默认
分享至:

推动基础科学、扶持青年成长,是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WLA Forum)的两大任务。全国两会上,曾出席WLF的院士委员潘建伟饶子和武向平,对此提出了这些建议。


从根源上重视基础研究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要想在高科技领域取得领先地位,根源上需要重视基础研究。如今,从基础研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链条和周期越来越短,基础研究不再是远离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高深理论,而是实实在在的创新源头
潘建伟以自己从事的量子信息科技领域举例说,这一领域源于对量子力学基本问题研究而发展起来的量子调控技术。经过30年发展,量子信息这一新兴学科已可以在确保信息安全传输、提高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技术瓶颈,为保障国家安全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潘建伟说,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错过了前几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契机,基础研究积淀不足。上游基础研究有短板,对于若干技术突破,即使指标上已满足应用需求,但工程化方面受限于整体工业水平,往往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部分企业长期抱有“能买就买”的心态,片面追求尽快获利,自主研发的动力和能力不足。整个创新体系的上中下游存在一些缺陷,因此关键领域的创新能力就会受到影响。

潘建伟在WLA Forum介绍量子技术发展
图|WLA Forum

要实现“换道超车”,需面向长远、及早布局、协同攻关。以我国量子信息科技发展为例,在看不到实用价值的起步阶段,我国就前瞻性规划了广域量子通信和可扩展量子计算等长远目标,并有针对性地逐步汇聚人才、积累技术,如中科院组织院内相关优势力量开展协同攻关,从而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卫星量子通信,推动形成了我国目前在世界量子通信领域的领先优势。 


从制度上建设国家基础研究计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市科协主席饶子和在政协委员报告中强调,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泉,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加强长期稳定支持”令人振奋。十年规划怎样起步,将关系到我国“在2035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这一远景目标的实现。

饶子和在WLA Forum演讲
图|WLA Forum

针对十年规划重点任务如何部署,从制度上建好国家基础研究体系,饶子和院士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第一,尽快出台“战略性基础研究计划”,将其作为基础研究十年规划的关键组成。一个独立的“战略性基础研究计划”,定位于通过顶层设计的资助机制,采用指向性竞争的方式,持续稳定地支持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开展战略性基础研究,解决国家中长期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和世界科学前沿问题,为抢占未来技术制高点提供有力支撑。协调国家各方面的力量,尽快推动“战略性基础研究计划”的落地实施,必要时跳出现有科技规划体系的模式,是基础研究十年规划落地的最核心的举措之一。
第二,“战略性基础研究计划”应坚持全局性、前瞻性、引领性。在制定实施战略性科学计划的过程中,应完善决策和咨询机制,明确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义务和责任从科学前沿和国家发展需求角度提出本领域拟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的建议,建议科技部、科学院、工程院和相关部委遴选各学科领域的资深专家组建“专班”,由科学院和工程院院长担任主任,对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的总体规划和布局进行咨询和管理。
第三,部署实施一批基础研究领域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未来十年,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计划项目,按照重大科学项目、重点科学项目和重点科学工程三个层次布局。
第四,确保在未来十年的经费规模体量,保证基础研究领域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持续稳定支持。建议将中央财政基础研究增量经费的大部分用于“战略性基础研究计划”,并建议与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等协同部署,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从育人上代代传承科学火种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理事长武向平始终关心着青少年科学教育和科学素质提升。他曾出席世界顶尖科学家科学T大会,与中学生热情对话交流。

武向平参加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图|WLA Forum

他在接受新华网两会采访时谈到,“对孩子们而言,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无论来自城市或者乡村,他们对科学都具有高度的好奇心和兴趣,应该在他们成长的全过程实施科学教育,助力他们成长为具备科学家潜质的群体,从而产生未来能够引领世界科技大潮的精英。” 
武向平表示,青少年科学教育在于形成全面的科学观,包括传授科学知识、教授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和弘扬科学精神,其最终目的是让青少年持续保持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好奇心是提升青少年科学兴趣的动力,培养一批具有好奇心的青少年群体是未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人才队伍的基础。要在现有的教育体系下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鼓励中小学生参与到科技活动中,在参与科研和接触科学家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热爱与兴趣,通过专业老师指导帮助其形成全面的科学观和科学素质。
中国科协和教育部自2013年共同组织实施针对中学生的“英才计划”,旨在让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的中学生提前走进大学,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科研实践,实现他们的科研梦想,培养他们的科研兴趣,并探索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的衔接之路。 
从2013年第一批“英才计划”启动,武向平就参与其中。他提出,应进一步扩大“英才计划”的实施范围,尤其是向偏远地区倾斜,让更多青少年从中受益。同时,大学的老师们也应充分利用“英才计划”等平台,尽可能多地走到孩子们中间去,通过面对面交流激发孩子们的科研兴趣与梦想。
(综合新华网、澎湃新闻、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