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HIV才是最狡猾的病毒?
昨天是“世界艾滋病日”(12月1日),“张文宏称艾滋病病毒(HIV)比新冠病毒更狡猾”的热搜一举登上微博热搜第二,将HIV这个荼毒人类超过50个年头的病毒重新拉回到人们的视野里。

微博热搜截图
尽管全球的关注目前都被新冠疫情牢牢占据,但是正如被人们群众昵称为“张爸”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所言,到现在为止,最狡猾的病毒就是HIV。因为它不仅“会直接钻到我们的免疫细胞里,另外,也能够把自己的模版整合到T细胞的基因里。那就意味着免疫细胞除了自杀外,没有另外的方法。”
在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WLF)期间,我们专访了1994年盖尔德纳国际奖得主、加州理工学院生物学、生物工程教授帕梅拉·比约克曼(Pamela Bjorkman),询问了她关于目前困扰人类的新冠病毒与HIV之间的区别。
.jpg)
帕梅拉·比约克曼
图|PEW
比约克曼教授是HIV方面的专家,多年来深耕HIV研究。她表示,HIV的特点就是能高度变异并且极度狡猾。比约克曼列数据说:“事实上,HIV并不算传播性特别强。据估计,每200次性接触中有1次会被传播。在传播性上它是不及新冠病毒的。“然而,HIV能够高度变异,因此我们的免疫系统想要进行的任何抵抗这种病毒的方法都会被HIV病毒见招拆招。HIV病毒会在宿主体内不断演化,制造出许许多多不同的毒株,让你的免疫防不胜防,想要彻底根除更是天方夜谭。”
目前将一部分研究重心转向新冠病毒的比约克曼教授认为新冠病毒并不会多次变异,我们终将研制出有效疫苗,人类也能够在应对新冠病毒上最终产生良好的抗体应答反应。
但是,比约克曼教授强调新冠病毒与HIV完全是不一样的情形。“对于HIV,人们的确能够针对HIV产生中和抗体。然而问题在于,HIV会在人体内继续变异,紧接着生产崭新的毒株。
“然后,人体内再生出新的中和抗体来抵御这个新毒株。这个过程往复循环,直到你的的体内有极大量的病毒群体。”
比约克曼教授总结道:据估计,单个HIV感染者体内的艾滋病毒株就远比整个世界上所有的流感病毒毒株多。
大流行病的解决需全球努力
HIV从1959年在人类血液样本中被识别到1980年发展成横跨五大洲的流行病,至今,我们仍然没有治愈HIV的方法,更别提疫苗了。换而言之,一旦你感染上HIV, 终身你都无法摆脱它。但这并不代表你只能坐以待毙。只要你服用HIV药物(即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或者ART),能够让HIV患者过上长寿和健康的生活。

HIV暂无能够根除的特效药,但是通过药物可以进行治疗
图|HIV GOV
因此,联合国艾滋病联合规划署(UNAIDS)在2013年12月引入了“90-90-90”的概念,即到2020年,90%已经被感染上HIV的人能够被确诊出;90%经确诊感染上HIV的人将接受ART;90%的接受ART的人将抑制体内的HIV病毒。

联合国秘书处大楼点亮了代表着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的国际性标志红丝带,拍摄于2001年
图|联合国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UNAIDS近日表示全球在应对HIV上并没有达到原有目标,而新冠病毒的全球性大袭击无疑更属雪上加霜。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仅2019年全世界与HIV相关的死亡人数就达69万;全球仍有3800万人HIV感染者,其中3620万是成年人,180万为儿童(0-14岁);仍然有大约710万人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感染HIV。
因此,UNAIDS的执行理事温妮·拜安伊玛(Winnie Byanyima)在世界艾滋病日发言:“任何国家都无法独自解决新冠或是艾滋疫情这些大流行病。如此巨大的挑战只能通过建立全球团结、共同承担责任,并且动员所有人一起加入响应。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我们分担任务并且共同努力。”

“世界艾滋病日”开始于1988年,是世界上第一个全球性的健康日
图|CDC
帕梅拉·比约克曼(Pamela Bjorkman)在第三届WLF期间参与了以“生物分子的多维世界 ” 为主题的世界顶尖科学家结构生物峰会。
在峰会上,比约克曼畅谈了更多关于HIV与新冠病毒的免疫学识别机制。她目前将一部分的研究重心转移到了新冠病毒上。比约克曼教授通过对康复期新冠肺炎患者的血浆研究,对新冠背后的免疫学机理有了更深的研究。她的研究成果有望助力新冠疫苗的研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