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021年上海市“白玉兰纪念奖”举行颁授仪式。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WLA)指导委员会成员弗朗克·维尔切克(Frank Wilczek)获得表彰。

2021年上海市“白玉兰纪念奖”颁授仪式现场
图|上海外事办
“白玉兰纪念奖”是上海市对外表彰系列奖项之一,由上海市政府于1989年设立,旨在表彰和鼓励为上海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对外交往做出突出贡献的外籍人士,至今已有1316位外籍人士获此殊荣。
2020年,另一位WLA指导委员会成员、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库尔特·维特里希(Kurt Wüthrich)也获得该奖项。

Frank Wilczek 图 | ASU
在国际上,维尔切克是享誉全球的理论物理学家。2004年,因“在强相互作用理论中发现渐近自由”等夸克粒子理论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他与大卫·格罗斯(David Gross)、大卫·波利策(David Politzer)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中国,他则以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量子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的身份活跃于科学界,多次来华展开学科交流。维尔切克曾在采访中表示,“快速发展的上海,正被不少科学家视为‘第二故乡’”。上海也成为连接维尔切克与中国科学家、连接中国科学发展与国际科学交流的重要阵地。
2014年12月,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给中央写信,建议参照对世界科学发展有巨大影响的玻尔研究所在中国建立一个世界顶级研究所,吸引一群世界上最顶尖的科学家,形成自由探索的学术氛围,励炼一批属于我国自己的顶级科学家。
2016年,李政道研究所在上海交通大学正式成立,维尔切克出任首任所长。

李政道研究所成立 图|上海交通大学
.jpg)
李政道研究所所长聘任仪式 图|上海交通大学
维尔切克在研究所创立之时便表示,现在的中国有着很好的科技发展环境,很多中国科学家和中国学子也都致力于为中国乃至世界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希望李政道研究所与丹麦波尔研究所等国际顶尖研究机构一道,推动物理学等学科向更深更远发展,更好地为造福人类而服务。为推动李政道研究所成为物理学领域“领跑者”,为推动中国成为物理学领域的“排头兵”,维尔切克也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将世界级实验室的成功经验复制到上海。
作为WLA指导委员会委员,维尔切克连续参加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第三届论坛上,维尔切克分享了有关“任意子”的研究进展。上世纪80年代,维尔切克就提出“二维体系中存在第三类量子粒子”的理论,并且将之命名为“任意子”,这一对物质新状态的研究,可能有助于制造量子计算机。

维尔切克分享他的研究 图|第三届WLF
在论坛的独家采访中,维尔切克分享了六条自己正在坚持、并将持续坚持的研究心得,尤其是关于如何开展前沿科学的研究。
1、 尽早开始你的研究,做到进行技术操作时像说母语一样熟练;
2、 掌握学科的基本技巧,如代数、统计等基础数学技巧和计算机等;
3、 广撒网地开展跨学科研究,各专业的研讨会、新闻等都有可能成为你的灵感来源,寻找别人看不到的机会;
4、 确定具体研究领域之前,仔细想想你正在做的事情,有没有更有趣的领域、更有可能产出结果的选择?
5、 了解你所在学科,或是其他学科的历史,看看在过去有重大发明发现时,人们都在做着什么,你有可能在历史中寻找到榜样,至少也会拓宽自己的思路;
6、 大胆思考(think big),高屋建瓴地把握科学之方向,人类发展之方向,再将自身的研究置于其中。
今年,维尔切克将继续参加第四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向中国以及全世界的科学家分享自己的研究进展与心得,敬请期待。
撰稿 开 心
排版 杨 周
责任编辑 羽 华

